香港2025《施政報告》人才政策解读

2025年香港《施政报告》于9月17日发布。行政长官李家超在2025《施政报告》中,以“拼经济、惠民生”为核心,确立了香港在衔接国家“十四五”与“十五五”规划关键期的施政蓝图。並在“抢人才、促发展”的主基调下,对多项人才政策进行了延续与优化。报告明确了香港将继续积极吸引全球人才,但重点已从“抢数量”转向“重质量”。

 

 

继续推行人才政策

 

 

01高才通计划继续推行,续签趋严

 

自本届政府推出一系列新的输入人才政策,至今已有超过23万人才来港工作和发展。其中,高才通计划12的申请续签率达55%。获批续签的高才质素高,在港主要从事创科、金融等行业,按每月收入计,95%高于香港收入中位数2万多港元,50%更是高出近一倍,显示需求大,市场愿意付较高工资招揽。高才通计划可为香港带来每年约340亿港元的经济贡献,相当于GDP的约1.2%。

 

02优才计划评分机制改革

 

政策转向:从“抢数量”到“重质量”

李家超任期内,香港人才政策核心转向“重质量”。政府通过优化计划吸引高端人才,同时严格审核续签,确保人才对香港有实质贡献。

 

申请数量结构性下降

随着2024年11月申请门槛提高,符合资格者减少,2025年第一季度获甄选数量同比大幅下跌67%,显示筛选更为严格。

 

续签审核趋严:强调“真实在港”

首批人才计划迎来续签潮,入境处加强核查,要求提供真实在港工作、创业、子女在港就读等证明,以确保“通常居住”与“实质贡献”。

 

优才计划改革:标准更综合、更高

优才计划取消旧计分制,改为12项评核准则,申请人须至少满足6项,并更看重高学历(硕士以上)、STEM专业背景及高年收入(100万港元以上)等核心素质。

 

推行差异化续签模式

续签模式更具弹性,普通申请人为“3+3+2”模式,而年收入200万港元以上的顶尖人才可获“3+5”模式,缩短永居等待时间。

 

 

打造国际教育枢纽

01非本地生学额上限提升

今年《施政报告》将进一步放宽八大资助院校招收非本地学生的上限,非本地生学额将进一步由40%调高至50%。教资会每年为本地生提供的1.5万个资助学额维持不变,不受非本地生比例提升影响。

 

 

为配合这一扩展计划,教育局牵头成立了“留学香港专班”,加强推广香港高等教育:推出“Hong Kong: Your World-class Campus”大型宣传计划,推广香港学术、科研和国际合作资源等。教资会将拨款4000万港元,协助八所资助大学加强国际及内地招生宣传。透过不同国际和内地教育展览和活动,向各界推广香港DSE文凭试在国际上的认受性,让文凭试考生有更多升学选择。

 

02打造“留学香港”品牌

香港政府鼓励国际学校提高收生名额,并容许优质国际学校以自资模式在校舍用地增建及优化设施,包括学生宿舍。

 

 

投资移民大幅放宽

 

本次报告提出将大幅降低住宅物业投资门槛。根据新规,申请人在港投资总额仍不少于3000万元,但房地产投资额度限制得到显著放宽。

 

1、非住宅物业可计入投资额从1000万元提升至1500万元,物业成交价不受限制;

2、住宅物业可计入额维持1000万元,但可计入的住宅物业投资门槛从成交价5000万元下调至3000万元。

 

这意味着投资者在选择物业投资时有了更大灵活性,能够更合理地配置资产。同时通过吸引更多高净值人士,香港将进一步巩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、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。

 

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

 

去年《施政报告》宣布将香港打造为“高增值供应链服务中心”,吸引更多企业进驻香港,壮大总部经济。2024年外地驻港企业在香港共设有超过1,400间地区总部,其中逾300间来自内地。

 

本次施政报告指出,香港将整合投资推广署、贸发局及驻内地办事处资源,成立“内地企业出海专班”,提供一站式服务,主动吸引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平台拓展海外市场。利用香港优势开拓东南亚及中东市场,提供全面跨境金融支持。同时,香港将吸引更多内地企业在港设立财资中心,并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优化相关税务宽减措施的研究。这也为内地企业出海打造了一条捷径。

 

 

2025年《施政报告》中的人才政策,不仅是一份吸引全球精英的邀请函,更是香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宣言——通过国际化引才、多元化育才、便利化留才的全链条体系,让“东方之珠”在全球人才竞争中持续保持优势。

 

在大湾区协同发展的背景下,香港的人才政策正释放出“1+1>2”的联动效应。作为湾区内唯一的国际自由港和全球金融中心,香港既为内地人才提供对接国际市场的“超级联系人”平台,又通过与深圳、广州等城市的科研资源共享、职业资格互认、跨境通勤便利化等措施,构建起“一小时人才生活圈”。这种独特的“一国两制”优势,让香港成为全球人才进入大湾区的“第一站”,也让本地人才得以在更广阔的舞台施展所长。

 

点击更多2025《施政报告》全文,可在官网查看:https://www.policyaddress.gov.hk/2025/

 

 

图片来源:《行政长官2025施政报告》

李家超 Facebook Page